《申纪兰的提案》燃情收官——
在扎根土地的“她故事”里,读懂功勋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山野、驴车,新娘举着给未来丈夫纳的布鞋冲自己脚底比划一番,70多年前那位没裹小脚、性格直率的女青年风风火火登场了。整整六集,她从未真正离开她的乡土。事实上,主角的原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一辈子脚踩大地。
半个多世纪前的农村“她故事”如何跨越时空,对话今天的观众?《功勋》之《申纪兰的提案》播毕,编剧巩向东、导演林楠为首的主创团队从人物的质感、情感、代入感三个维度破题,让观众在了解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推动其写入宪法的重要功绩同时,也在这位一生扎根土地的劳动妇女身上,读懂功勋人物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质感:现实主义创作,回归土地与农民的本真
与《功勋》已播的前四个单元相比,《申纪兰的提案》可谓起笔于人物微时。1946年的申纪兰,一名旧社会里向往新生活的普通女性,尚未认字学识,更不消说建立功绩。电视剧带着观众去认识申纪兰,走出的第一步,便是回溯。
单元开篇,皮影剪纸“打板”、山歌开场,极富特色的山西民间艺术导航,故事从一个航拍镜头开始,一场迎亲戏一下就把观众带到了故事规定的时空环境中。在那里,观众见到的,尚不是此后为新中国男女平等事业建立重要里程碑的功勋人物,而是言不深、词不丽、手不停、脚不歇的“大兰子”。她有的是一双勤劳的巧手、一颗甘于奉献又敢闯敢拼的心。
秉持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电视剧用丰富可感的细节营造出70多年前西沟村的地理空间与彼时人物的独特质感。环境空间上,山连着山、沟连着沟,黄泥墙、黄土路、烟熏火烤的石头外墙、露着斑驳杂草的建筑外立面等,都是那个年代的贫苦环境。剧组对质感的追求,还突出体现在人物的服饰妆容和行为细节上。由于长年与土地耳鬓厮磨,所有人补丁连着补丁的衣服上几乎都沾着泥土气;由于日晒又缺水,嘴唇干裂、面色黝黑成为村民的普遍样子;由于物质生活匮乏,一碗小米就能成为莫大的幸福。无论是下地干农活,还是在院里纺花,大兰子和一众姐妹的一招一式都契合农村妇女的形象。
丰富可感的细节形成了高度可信的故事场域和朴实的艺术质感,在与故事世界、人物精神世界的同构中,给予了观众沉浸式观剧氛围。
把情与理写得深透,人物的精神华彩不断显影
如果说回归土地和人物的本真,为剧情打下了稳固的基础,那么深入挖掘角色内心,去寻找申纪兰带领妇女打破旧俗下地劳动、争取妇女劳动权利的内生动力,便是剧集成功之本。
现实中,人大代表申纪兰是人民与土地的赤子,她深爱着西沟村与西沟村的人民。《申纪兰的提案》所塑造的大兰子形象,之所以立得住,同样因为她的根基扎得深、立得稳。剧中有个情节,县里的秘书来找申纪兰,在村头询问二大爹,好一会儿,后者才恍然“你说的是我们这儿的大兰子啊”。虽是过场戏,却折射出申纪兰与西沟村百姓的浓浓乡情。
《申纪兰的提案》里,主创通过申纪兰与周遭角色的情感交互、碰撞,将她的胆识、见地、魄力写得入情入理。
红绸联结山两边。大兰子与大海从成亲那天起,就注定了漫长的分别,但剧本并没让大海在申纪兰走向人生高光的路上缺席。他俩有情感基础,所以申纪兰的到来,让西沟村里的大姑娘秀芝看见了追求婚姻自主的可能。大兰子与大海彼此倾心,所以战地家书里,“我在前线作战,你在后方进步,一样都是为革命为国家”的文字,就是那个年代大兰子极其朴素的前进动力。
更直观的情感链接存于一众女性角色间。倪萍饰演的婆婆虽没什么文化但深明事理。大兰子想开纺花组,想要去县里讨任务换小米,想带动妇女下地干农活,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每一次,婆婆都用她的善良敦厚支持大兰子的勇敢、包容她的倔强,从不拖后腿。也是婆婆,在大兰子思念大海、为秀芝悲伤的那些夜晚,给了她倚靠的港湾,收容她在乐观坚韧背面的偶尔脆弱。
菅纫姿饰演的秀芝在剧中是大兰子最知心的姐妹。她总是无条件响应大兰子的号召,学纺花,学干活,学着追求男女更平等的生活,还会挽着大兰子的臂弯讲一些女儿心事的悄悄话。对西沟村亲切可爱的妇女姐妹,申纪兰打心底里希望她们能活得更好,“能挺直腰杆儿做人”。
所以,在一众姐妹撒肥、犁地、种树,洒下无数汗水却得不到与男社员相同的工分时,申纪兰会提议劳动竞赛,并通过劳动成果争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待遇。
有了合乎情感逻辑的内生动力,申纪兰在西沟村寻求的妇女解放与地位,不是其他人口中的“瞎折腾”,而是为了更多姐妹能得到公平的劳动权益、为了那片土地上的乡亲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改革突破。
在观照当下的价值中,打开命运共同体的感知
作为一部讴歌功勋人物为新中国男女平等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电视剧,《申纪兰的提案》里有两个颇为特殊的角色:歪歪与李队长。
歪歪本是西沟村里不太受待见的角色,穷困潦倒、五体不勤,除了村里四处游荡,就是跟大嘴等一众婆娘拌嘴。他的出场,是蹲在石磨上边看热闹边扒拉碗里的苞米,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剧本在这个角色身上投入了极大的善意。因为想吃上一口小米,歪歪申请加入“老爷们儿看不上”的纺花组。四下哗然,倒是申纪兰一锤定音,说好的男女平等,那么男同胞也能加入清一色娘子军的纺花组。这个情节放在当下探讨“真正两性平等”的时代氛围中审视,无疑有着深刻意义。
左小青饰演的李队长,在剧中对申纪兰是个亦友亦师的角色。对于从旧社会进入新中国的西沟村村民,李队长代表一种时代的新气象,在她身上,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科学教育的普及意识、艰苦奋斗的拼搏意识,兼而有之。她的到来或者说新中国的诞生,坚定了申纪兰带动更多妇女挺直腰杆做人,在“男女都一样”的新社会里谋求妇女劳动解放的信心。
故事到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处暂告段落。但《申纪兰的提案》在尾声用一组新闻视频展示,现实中,时代始终向前……
跟随剧中人一路走来,观众领略的不仅是功勋人物申纪兰的精神高度,还在观照当下的价值中,打开了命运共同体的感知。就像主创曾期许的——如果有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看完后觉得,现在的生活是曾经无数的申纪兰们用她们平凡朴素的每一天、用他们的辛苦劳动一点点换来的,是功勋人物以青春理想融入国家命运、时代需要所成就的,那么当年的“她故事”在当下也有了现实意义。